按照人的本能反应,品牌主与店家与网红合作前,往往会在茫茫网红大海中先挑选出那些已经是自己品牌粉丝或者使用过并给出积极评价的那群意见领袖,其次再与之建立联系与合作。
不错,使用那些会给予自己好评的意见领袖无疑是你网红营销道路上的明智之举。但是对于长远的营销和声量传播上面,诸如此类的正面营销却稍显乏力。就好比当身为用户的你在刷微博、小红书、B站时,不约而同看到有3位以上博主在说同一个产品如何如何神奇、如何如何好用,你脑海中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打开这个视频或者展开这篇博文,而是——这绝对是花了钱的广告,博主收了钱才会这样说,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下一个出现在你眼前的是——史上最翻车测评xxx或者最雷单品xxx的话,那你绝对有70%的可能,你会打开它!
不过作为品牌主或者卖家,在面对有KOL、网红在说自己产品不好用、差评之时,先别忙着生气或者举报拉黑,首先我们要明白,没有一个产品能够做到让每一个用户都满意的,苹果手机如此好用又智能,不也有大批的安卓用户的存在吗?明白这一要义之后,我们要明白他们给差评的原因有哪些?我们要如何定义这些人呢?
原因1:粉转黑
这一种是属于曾经对品牌投注太多热情的人,但是因为品牌产品的某次变动“触其逆鳞”就开始陡然粉转黑。当然这并不是说品牌们不喜欢自己的粉丝们很热情,但是当这份热情变成痴迷甚至“爱到深处自然黑”的时候,那就难办了。就好比明星的粉丝不满经纪人或者经纪公司的某些做法,就团结抵制其做法,否则就不给应援。同理我们带到品牌营销上来,认真对待这些粉转黑的观点和建议,因为至少他们是“真心”为品牌考虑,每一个真心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哟~
原因2:杠精本杠,黑粉本黑这类人就是我们在做跨境电商里经常遇到的——恶意中差评,尤其是广大亚马逊卖家,亚马逊的产品评价对于销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便一条差评就有可能让卖家揪心不已,更何况的那种恶意的差评行为又或者黑客的恐怖攻击,无奈卖家多番投诉,发邮件,找客服,打电话,受到亚马逊理睬的却可谓少之又少。那如果是遇到恶意中伤自己品牌的意见领袖的话,我们也要看看是否他是近期接了竞品公司的推广而进行的“隔空踩”呢,或者就是单纯性恶评、不喜欢,针对这种类型的KOL可以选择尊重他们的意见,但是对于恶意中伤抹黑自己的还是要举报反击。
原因3:打是亲骂是爱,“黑粉”也可提供新思路
就像我们人一样,被批评的时候,我们首先还是要审视自己是否真如其所说的那样有些东西没做到或者做错了呢?品牌营销也是一样,无脑黑的博主固然是少数,大部分博主KOL们现在也开始摒弃了以前“一手夸”的做法了,而是选择了当起“三观很正”的博主,产品的好坏他们都会说,会直接指出产品的不足,并且中肯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修改建议。然而其实这一类博主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因为作为品牌主和卖家的你可以从这些真诚的建议里挖掘到自己品牌的潜能,促进品牌的发展~
如何黑转粉?把那些对你的产品持批评态度的人转变成你品牌的粉丝和拥护者,
第一步就是:
找到他们。在SocialBook上搜索你的品牌,你可以看到哪些网红在谈论你的产品。你可以研究一下哪一个网红喜欢你的品牌,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尽可能地找到已有一定粉丝量,但对你的品牌有所不满,或者还没有完全接受你品牌的网红。
第二步:花时间倾听和理解相反的观点。
通常,当有人在批评你的品牌时,是因为她一开始对你的产品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在使用该产品后,她觉得你的产品达不到她的期望,这种期望破灭的感觉会使她感到更加沮丧。为了使你们能够保持交流,你有时就需要尝试理解她的感受,并且有礼貌地倾听她所提出建议。
如果你升级后的产品或新版本是参考了网红们的建议,那你一定要向这些网红提供最新的产品,并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修改他们的意见,毕竟网红也是人,看到一个如此把自己意见看重的金主爸爸,说不定还会有免费的review给到大家哟~
第三步:不要自来熟
当你和难以接近的网红(那些暂时还不欣赏你品牌的人)进行交涉的时候,你要小心谨慎。就像没人愿意在第一次约会时就讨论结婚的问题,也没人愿意在第一次聊天的时候就直接开门见山讨论合作的。你要对可能与你有合作关系的网红有耐心,给他们时间来熟悉你、信任你。无论一个网红是在明天,亦或是明年选择与你的产品合作,但只要当她选择这样做了,那就会把你的品牌展示给一群全新的顾客,值得等待的。
第四步:网红A撬不动,但是我们还有BCD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化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潜移默化影响的,这在网红圈里也是一样。我们俗称的网红爆款,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A网红看到B网红、C网红说好用才开始使用的,于是这样口口相传就变成了人手一个的网红爆款了。而在面对给自己品牌、产品批评的意见领袖也是这样,如果你发现网红A很难说服与合作,那何不找她交流最多的博主们入手呢?在期待他能给用户种草之前先成功为其种草~
扩大品牌影响,开始传播新声量毫无疑问,负面营销是有风险的,但在现如今的市场上,不存在没有任何风险就可以让资本快速增值的手段。无须害怕舆论声音的贬低,追捧你的人,会在与贬低者的争执中,更加执着的追捧你。而很多贬低的声音,会随着情绪的消退而淡漠。最终留下来的,是产品数据指标的增长量,以及更多人因此了解、接受产品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