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海外明星资讯的朋友或许对Kanye West(侃爷)并不陌生。
这位在海外知名度极高的嘻哈音乐人不但拥有许多口碑极佳的作品,还在时尚圈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他与Adidas合作推出的Yeezy系列产品在去年为品牌带来了将近17亿美金的销量。
除此之外他还与顶流网红Kim Kardashian有过一段婚史,时不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有讨论度的帖子是他最爱干的事之一,因此他在互联网上的存在感同样也拉满。
然而最近的日子对于侃爷来说并不好过,仿佛被全世界抛弃。
曾经与他有商业合作的品牌纷纷宣布与他解约,其中包括Balenciaga、Adidas和GAP等世界知名的奢侈品牌和服饰品牌。
与此同时,他的作品遭到大批网友的抵制,甚至还被好莱坞最大的经纪公司之一CAA解除合约。
顶流歌手为何一夜之间惨遭“毕业”?只因为他做错了一件事,触犯了欧美消费者的底线。
前因后果
向来喜好行为艺术的Kanye在今年巴黎时装周上展示了一件自己设计的上衣,上边印着“White Lives Matter”。
这句话源自于近年来盛行的黑人平权运动标语“Black Lives Matter”,在美国社会十分敏感,因为它是部分白人至上组织提出、用来对抗黑人平权运动的口号。
这一举动在欧美娱乐圈和时尚圈引起了极大的不满,认为这是对种族平等观念的不尊重。许多好友劝他不要在这种社会敏感话题上“抖机灵”,然而向来我行我素的Kanye不但不听劝,还在社媒上继续发表反犹言论,向犹太人开炮。
在美国,犹太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犹太人在传媒、金融、文化等领域都拥有绝对的影响力。
因此Kanye的反犹言论让他陷入了“社死”的境地:Justin Bieber等众多圈内明星宣布与他断绝关系;美国版Vogue主编、时尚女魔头Anna Wintour甚至宣布未来将不再与Kanye合作,这无异于将他从时尚圈“除名”。
美国是一个种族多元化的国家,崇尚种族平等向来是主流舆论的大方向,美国消费者也更加支持抱有平等开放观念的品牌。
加之2020年BLM运动的热潮一直延续至今,消费者对于种族平等的意识也越发强烈。
因此,Kanye近期的一系列行径让他遭到广大网友的抵制,大家拒绝收听他的作品或购买与他相关的产品。
Balenciaga和GAP等品牌相继与侃爷解约,随后网友便将压力给到了Adidas,在Instagram评论区要求品牌方表态。社媒平台上甚至出现了#boycottadidas(抵制阿迪达斯)的相关话题。
在舆论压力下,Adidas于10月25日宣布即刻终止与Kanye的合作,Yeezy系列产品也将停产停售。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提到,Adidas与Kanye合作的Yeezy每年为品牌带来将近20亿美元的销售额,占品牌年销售额的7%以上,巨大的收益也是品牌在解约一事上有所顾虑的原因之一。
然而种族仇恨在海外是不可触碰的底线,Kanye的言论让他身陷囫囵,被各界人士孤立并遭到消费者的抵制。在其他品牌和名人明星纷纷与他划清界限的时刻,若Adidas不与Kanye解约,那势必会对品牌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
据悉,Adidas终止与Kanye合作的决定,将给品牌第四季度带来2.5亿美元的损失;解约声明发布后,在德国上市的Adidas股价跌去22%,市值蒸发50亿欧元。
Adidas在解约声明中称Kanye的仇恨言论违背了品牌多元、包容、互相尊重的价值观,对于品牌方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在现实利益和品牌形象面前,Adidas明显选择了后者,也间接说明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与反犹主义沾边,对于在海外发展的品牌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错误,因此各大品牌才忙着与Kanye划清界限。
那么对于出海品牌来说,想要在海外维持良好的品牌形象,又需要避开哪些消费者十分敏感的“雷点”呢?
种族歧视
Kanye的例子已经证明了,美国群众对于种族仇恨言论持零容忍的态度。
尽管知道种族歧视是不能触碰的底线,还是会有不少品牌不慎踩雷,H&M就曾因涉嫌歧视黑人而吃了不少苦头。
H&M曾在官网上架了一款卫衣,上边印有一句标语,意为“丛林中最酷的猴子”,这件衣服本身没有问题,然而品牌方却选择了一位黑人小男孩作为模特。H&M因此背上种族歧视的骂名,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是对黑人群体的冒犯。
尽管品牌方及时道歉并下架了该款卫衣,此事还是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H&M在南非的门店遭到打砸,美国歌手The Weeknd和G-Easy纷纷表示将终止与品牌方的合作。此事不但为品牌方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还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相信许多出海品牌对于种族多元的观念都持尊重态度,但小编还是想提醒一句,就算是意料之外的失误,也会成为难以应对的公关危机,所以还是需要加倍小心。
咱们曾经一夸再夸的零售界楷模Lululemon,也曾因种族歧视这口“飞来横锅”遭到网友批评抵制。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一款T恤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上边的插画是中餐外卖盒被加上一对蝙蝠翅膀,并配文:”No, thank you”。
该插画暗示新冠疫情来源于中国,具有极强的歧视意味,而Lululemon当时的艺术总监Trevor Fleming 在社媒主页转发了这件T恤的图片。
此举引发了网友极大的不满,甚至有消费者发起抵制Lululemon的活动。
Lululemon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发布声明称Trevor Fleming这一行为与品牌追求多元、平等的价值观违背,系个人行为,并宣布与他解除雇佣关系。
由此可见,出海品牌不但应该在官方宣传渠道上多加注意,还应该承担起传播种族平等观念的社会责任,向员工和全社会传递这样的价值观,以避免这样不必要的闹剧发生。
身材歧视
近年来,时尚圈以瘦为美的审美霸权正在逐渐失去绝对地位,Body Positivity(积极健康的身材观念)正在成为主流,品牌方和海外消费者都越来越推崇审美多样化。
ASOS和曾经以白瘦美的”维密天使”出圈的Victoria’s Secret,都在通过与大码模特合作的方式扭转消费者对于时尚品牌的刻板印象。
据统计,约有68%的美国成年女性是大码服装的消费者,而她们对于身材歧视这一话题也最为敏感。
意大利少女品牌Brandy Melville曾经在国内红极一时,充满少女感的BM女孩曾在国内社媒平台霸屏,品牌的热度至今仍未褪去。
然而在北美,Brandy Melville的门店却是门可罗雀的状态,因为只有一个尺码的Brandy Melville的衣服对于身材的包容度实在太低,不适合北美消费者。
由于品牌方坚持只出售小码服装,因此也遭到海外女性消费者的抵制,认为品牌抱有种族歧视的观念。
即便有像Kendall Jenner这样的顶流超模为品牌带货,BM在北美的销量也始终难有起色,网红效应在此时也失灵了。
美国知名百货公司梅西百货 (Macy's)也曾因涉嫌身材歧视遭到网友口诛笔伐,有网友曾晒出在梅西百货购买到的一款盘子,上边印有为不同身材的女性提供的食量建议。
此事令诸多女性消费者倍感冒犯,并在Twitter上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梅西百货“咸吃萝卜淡操心”,出售这款盘子是对大码身材群体的不尊重,而梅西百货也立刻回复表示将下架该款商品。
梅西百货的火速回应也恰恰证明了这类事件的敏感程度,若不引起重视,会对品牌形象造成极大的打击。出海品牌也应该多加警惕,在选品和宣传上都尽可能避免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性别偏见和性取向歧视
随着女权运动和性少数平权运动的发展,如今的人们的性别平等观念越来越强,在审美上偏向于打破性别界限,同时人们对性少数群体也更加包容。
在海外,消费者通常更乐于支持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拥抱性少数群体的品牌。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倾向于宣传无性别概念、热衷女性主义营销、邀请性少数明星网红为品牌做宣传的原因。
Fenty Beauty就以打破性别偏见的无性别营销而广受好评,不但推出男女性消费者以及性少数群体都可使用的产品,还积极邀请性少数美妆模特参与产品的拍摄和宣传,这也是品牌能维持极高销量和网络人气的原因之一。
多元平等的性别观念早在海外成为了大趋势,然而却还是依旧有品牌创始人在雷点边缘疯狂试探。2015年,D&G设计师Stefano Gabbana曾在网上与名人骂战,称男同性恋不应该有结婚和养育孩子的权利,还称试管婴儿为“人工化学儿童”。
他身为同性恋却言语偏激,公开抨击自己所属的群体,这惹来了网友和消费者的极大不满。加之品牌方之前一系列辱华、嘴贱女明星的“作死”行为,D&G遭到了由主流媒体和明星带头的抵制,麦当娜和贝克汉姆都向品牌方喊话表示抗议。
这件事也在品牌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不光彩的一笔,至今仍被许多消费者拎出来“鞭尸”。
由此可见,品牌主理人和员工在社会敏感话题上更应该谨言慎行,这点无论在海内外市场,都应该成为共识。品牌与员工都应该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更加包容,才能够拥有更加长久和健康的发展。
结语
Adidas宁可痛失上百亿的经济利益也要与发表反犹言论的Kanye解约,加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类品牌“踩雷史”,相信出海品牌也能够切实体会到尊重、包容社会多元化对于品牌形象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出海品牌在营销过程中要规避这样绝不可犯的错误,同时也要通过传播正能量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在这点上拥有丰富营销经验、对美国本土文化极其了解的SocialBook能够很好地提供帮助。
员工和创始人更应该在公开场合和网络上“谨言慎行”,毕竟一失言,不但可能带来形象危机,还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