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本土DTC品牌营销案例分享 23 December 2024 不靠经销商靠噱头!Prime饮料在成立第一年就爆卖2.5亿 行业空间大、产品毛利高、市场需求强。这是快消行业饮料品类能源源不断吸引新玩家入场的三个核心原因。然而面对多如牛毛的新创品牌,我们却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核心因素就在于,这是一个重线下渠道的品类。经销商网络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了品牌的生死,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搭建分销体系的能力,是不是就失去了在饮料品类中创业的机会呢? 答案当然不是绝对的。近两年,在美国有一个饮料品牌依靠互联网营销成功在短时间内引发了大家关注,它就是Prime Hydration。 一款由YouTube红人Logan Paul和KSI共同创立的运动饮料品牌,他们凭借其创新的魔鬼营销手法和强大的社媒影响力在第一年就把销售额拉到了2.5亿美元,突破了预期! Prime Hydration
电器出海 19 December 2024 老牌国货Breo倍轻松出海合作了哪些高转化率红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按摩器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数据显示,全球按摩器已经进入发展期,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稳步发展趋势,估计2021-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15%,2025-2026年增速相对放缓至5%。预测到2026年全球按摩器市场规模将接近236亿美元。 2021-2026年全球按摩器市场规模(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按摩器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2019年,全球有199个国家从中国采购按摩产品,年度采购金额超过200亿人民币。 而在中国的按摩器具行业中,有一家成立近22年的创新型公司——Breo倍轻松。 Breo产品宣传图Breo倍轻松于2000年在深圳成立,专注于健康智能产品的创新研发。其产品结合了传统中医“砭针灸音”理论与现代科技,
中餐出海 11 December 2024 海底捞出海合作了哪些高性价比的网红? 中式餐饮品牌的竞争正在从“国内”转向“海外”。比如快乐小羊、小龙坎、香天下、谭鸭血、兰州拉面、杨国福等均已布局海外市场。其中,“火锅”是中餐出海的大类,深受外国人的喜欢。 作为中国内地市场门店数和客单价较高的火锅品牌之一,出海12年的海底捞同时是国际市场上自营餐厅覆盖国家数量最多的中餐餐厅品牌。据海底捞负责海外业务的子公司特海国际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海底捞在海外四大洲13个国家拥有119家自营餐厅。 从海外门店数量与扩张速度来看,海底捞的出海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1994年创立于四川简阳的海底捞,从2012年首次走出国门,海外首店开设于新加坡,后陆续进入美国、
3C产品出海 9 December 2024 无惧SONY,硬刚JBL!在东南亚大卖的国产品牌Edifier做对了哪些事? 还有什么“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我们暂时没有攻破的呢? 从蓝绿两厂到华为三折叠,国产手机已经远胜绝大多数的海外品牌;从小米SU7到BYD王朝,国产品牌也在新能源产业中引领变革。 然而,在中产阶级的消费叙事中,还有一个国产品牌暂时无法触探的品类——音响。 Edifier产品宣传图它很低端,市场上每天都有无数白牌成立,价格战是所有玩家的默认武器;它又很高端,顶级玩家圈子里动辄数十万乃至百万的进口设备比比皆是,硬生生地将一个只用于“愉悦听感”的工具升级为了玄学军备竞赛。 两相比较之下,巨大的反差意味着中端市场的空白,漫步者Edifier也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机会,才从最初的4万元的身家,做到了在2010年2月登陆A股市场的音响行业龙头。 Edifier产品宣传图多年的技术积累让该品牌成为了中国第一、
手机出海 2 December 2024 10年增长80倍,传音在非洲合作了哪些本土红人? 很多人不知道,非洲人最喜欢的手机之一,是来自深圳一家不起眼的厂商——传音。技术上并不领先的传音,凭借着“独门绝技”创造了市场奇迹:10余年间,传音手机在非洲的年销售量从不到100万台增至近8000万台,荣登国产手机海外销量榜首,旗下社交聊天软件注册用户过亿。 TECNO宣传图(图片来源:CNMO.com)在过去十年中,内容分发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谷歌旗下的视频共享平台 YouTube 推动了其增长。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尼日利亚有 650 多个频道,
2024海外红人营销指南 20 November 2024 Usmile霸榜亚马逊,这些达人贡献最大! 随着当下国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新一代消费群体对口腔护理愈发重视,并开始朝着精细化需求发展。在此背景下,口腔经济正逐渐发展为一条黄金赛道。 口腔出海品牌也在加紧布局这一赛道,进军的口腔品类愈发细分,不再拘泥于牙膏、牙刷等传统品类,还入局了诸如水牙线、美白牙贴等一众高附加值新产品。 2023 年,全球口腔护理市场表现十分出色,大盘增长迅猛,估值为 377 亿美元,预计 2024 年至 2030 年将以 6.7%